日本在二战之后,一直坚持“不战”政策,承诺放弃使用对外武力,如今日本政策变了,虽说变化不大,但是性质上可是彻底变了!根据日本媒体《产经新闻》在2025年6月30日的报道,日本内阁已经决定,授权战机可以在“非自卫或紧急状态下”,开火击落无人机。由于日本经常宣称在钓鱼岛上空遭遇到无人机,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无人机,因此,日本这是等于授权日战机击落钓鱼岛上空中国无人机。
日本授权开火了!
原本按日本发布的《自卫队法》:如果外国飞机未经许可进入日本领空,可以采取“必要措施”迫降违规飞机或将其驱逐出领空,只有在日本战机受到威胁,进行自卫或紧急疏散的情况下,才被允许开火击落,现在开火的条件大大放松,实际就是可以随意开火。而且,还刻意延伸到了钓鱼岛上空。
日本变更开火条件,实际就是针对中国无人机,日本一直以中国无人机为借口,制造所谓“处下风”的言论。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,在2025年5月18日,日本防卫省联合参谋本部表示,2025年以来,中国军用无人机在太平洋上空的飞行次数急剧增加。截至5月17日,已确认有17架次无人机飞越太平洋,接近2024年创下的20架次的纪录。日本防卫省认为,中国无人机与舰艇协同行动,导致日本航空自卫队飞机紧急升空次数也在屡次升高。
我们无人机巡航,日本跳出来却说“不满”
日方这类指责,完全就是“先主观确定性质,再找证据”,日本将中国无人机进入太平洋的飞行列为“特殊事件”。
自2021年以来,进入太平洋的中国军用无人机数量逐年增加,几乎一年内就翻了一番。日方发现,在2025年已知的17架次无人机飞行,采用两条航线。一条航线从宫古海峡方向进入太平洋,再转向东,飞向南西诸岛以南,在鹿儿岛县外海掉头。另一条航线,从与那国岛和台湾岛之间飞过,在台湾岛以东绕行,然后返回东海。在这2条航线上无人机进行巡航训练,就可能会经过钓鱼岛上空,或者专门在钓鱼岛附近空域进行战巡。
日本现在是跟不上,还拦不住,这是被逼急了,要开火?
日本修改了有关开火的限制,那么日本真的敢开火?答案:不敢!
所谓“放开限制”,只是一个理论行为,不等于实际行动,在和平时期,不管任何理由开火,都只能引发严重事态,甚至战争。日本的行为不是打算开火,而是为了要解除限制,日本不再坚持“不战”政策,正在通过各种小动作,将“使用武力”重新列入日本对外政策之中。
中国无人机进入太平洋的飞行完全就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,与中国海军舰艇进入太平洋训练一样,伴随着无人机装备的增加,这类飞行次数增长为正常。本来巡逻自己的地就是常态行为,日本对此却显现紧张。有日本专家表示:“近年来,这些飞机经常作为先头侦察机,配合海军舰艇的行动进行飞行。未来,这类事件可能会更加频繁,航线也会更加复杂。”由此得出一个结论:“不能否认无人机侵犯空域的可能性。”再以此为由,日方意图采取更“强有力的应对措施”。
日本这是打算升级事态?
日本对于中国无人机飞行进行监视,这本来就是非友好的反应,没想到日本却先“抱怨”起来。日方认为,中国无人机活动增加,引发日本不得不出动战斗机,造成一系列能力缺失,所谓“我们无法展现国家意志”,这就是借机故意“示弱”,为后续制造新情况打埋伏。
日本不仅进行监视,还打算以此为借口,扩充军备。在2025年4月10日,日本航空自卫队幕僚长内仓宏明就表示:“如果我们能够获得能够与有人驾驶飞机执行同等作战任务的无人机,这可能是一个可行的中长期措施。”这个讲话,表面意思为,使用无人机来对抗无人机,改变每次,一架无人机需要派出两架战斗机的所谓“不对称且低效的应对措施”,实则为日本扩充无人机装备制造借口。
日本战斗机的机体寿命被大量消耗
现代无人机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,进行远程飞行不再存在困难,但是无人机的基本特性并没有改变,主要速度低,时速通常只有200公里-300公里。这对于巡航时速在900公里左右的F-15J战斗机就构成了麻烦;监视无人机时,往往因速度差过大,引发许多不便。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又相当长,往往一架战斗机无法完成监视任务,经常需要另一架战斗机交替进行。
如果敢打无人机,下一步,是不是连海警的有人机也敢打了?!
现在日本飞行员因长时间飞行被弄得精疲力竭,战斗机也因飞行时间长,不得不进行更多的维护,更换零部件等,以至于日本媒体流行一个说法,无人机飞行是“给日本施加不必要负担而采取的策略”。这类言论完全就是掩盖一个现实,日本自找麻烦,自己给自己增加负担,监视中国军机,不仅是无人机,有人机也一样,这不是日本自身需求,而是为了讨好美国,日本主动承担的工作。
二战之后,日本一直不甘心于战败国的地位,试图恢复正常国家地位,实则就是想对外武力扩张,如今对日本必须保持警惕。
蜀商证券-实盘配资门户-合法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网之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